其他人冒著殉難的危險,獻身於將英格蘭從異端中拯救出來。
當大家引頸企盼的和平之日終於到來,督政府旋即於共和十年雪月八日(一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宣告:「死刑將繼續按照現有法律規定施行。此一例外原本便存在於貝卡利亞的理論之中。
從一七九一年五月三十日至六月一日之間,連續三天進行的議事辯論中,包括羅伯斯比、貝堤庸(Pétion),以及代表立法委員會的勒培勒提爾、杜波爾等的廢死派人士,不約而同地、不間斷地引用貝卡利亞,並且重申他的論點。死刑既無嚇阻作用,又無法懲罰罪犯,更何況落後的司法很有可能誤殺像卡拉斯這樣的無辜者,那麼,何必保留死刑呢? 當貝卡利亞的大作傳到巴黎時,伏爾泰正在潛心研究德拉巴爾(de La Barre)騎士的冤案。當時負責起草刑法條文的刑事立法委員會深受杜波爾(Duport)和勒培勒提爾.德.聖法爾久的影響。「死刑是人類野蠻行為特有且永恆的標幟」,一八四八年,十九世紀最重要的廢死倡議者——雨果——如此厲聲疾呼。文:侯貝.巴丹岱爾(Robert Badinter) 論死刑 二○○二年,我替《司法字典》(Dictionnaire de la Justice)撰寫這篇文章,講述廢除死刑運動在全球的進展。
貝卡利亞自陳延續百科全書派思想家的路線,他說:「達倫貝爾(DAlembert)、狄德羅(Diderot)、赫羅維修斯(Helvétius)、布馮(Buffon)、休姆(Hume),光是念出這些偉大思想家的名字,便足以讓人激動不已。法國的廢死歷程 本文中,我選擇談論死刑的逐步廢除,而非討論死刑本身。德文中亦有「Morgenland」(早上之地)形容東方,就是指日出的方向,對應稱為「Abendland」(傍晚之地)的西方。
正如大部分東亞人對拉脫維亞人或匈牙利人的看法,就是西方人一名,與英國人和澳洲人無異英式英文多用這字形容東亞和東南亞,德文則包含西亞和東亞,亦包括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德文中亦有「Morgenland」(早上之地)形容東方,就是指日出的方向,對應稱為「Abendland」(傍晚之地)的西方。德國人對香港人的看法,就來自對東方人的印象,以及身旁東方人的形象。
正如大部分東亞人對拉脫維亞人或匈牙利人的看法,就是西方人一名,與英國人和澳洲人無異。就是大部分德國人都不會知道你真正來自哪國或地方,就算你跟他們說,他們多也不知在何處,亦不會理會。
在東亞土生土長的是東方人,連在德國長大,甚至與原生國無關係的人,包括嬰孩時被德國父母在越南領養的前副總理羅斯勒,都是東方人。居德華人及港人,無論甚麼身分認同,首先都是東方人。出了國後,才知道外國有很多對東方人的刻板形象,很多都與港人無關。然而在美國,這字逐漸過時。
然而問德國人甚麼是「Morgenland」,他們都會覺得是很文學的古舊用詞。傳統上,後者指基督教世界,前者指回教世界。東方在英文傳統上稱為「Orient」。在政治正確風潮下,美國人已少用這字。
在六七十年代反戰浪潮間,不少亞洲人都覺得這字有標籤亞洲人之意,並將亞洲人排除出主流社會。香港人聽到「Orient」,多不會覺得有問題,因為香港傳統上叫東方之珠,英文就是「Pearl of the Orient」。
要是附近有名很吵、時常喝醉的白人鄰居,就算是來自老遠的南美,當地居民看見其他白人時,總會聯想到他。港人從小聽這個稱號,都沒有細想過甚麼是「東方」。
因為「Orient」原本是指東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以外之地,與東正教會歷史有密切關係。後來卻引申到用來形容東亞,就是暗指東亞社會是在主流以外。名作家赫塞(Hermann Hesse)就有本名著叫《Die Morgenlandfahrt》(東方之旅)。而左派風氣同樣盛行的德國,亦甚少聽到這字,連形容西方人的「Westler」(即英文 「westerner」)都不常聽在政府宣布將解除口罩令之際,韓國正準備展開農曆新年假期,許多民眾將返鄉過年。其中,19日的中國入境旅客陽性率為7%,已經連續7天保持在個位數。
(中央社)韓國總理韓德洙(Han Duck-soo)20日宣布,本月底將解除在大多數室內公共場所須戴口罩的規定,但搭乘交通運輸工具與出入醫療設施仍須戴上口罩。不過,根據《美國之音》報導,韓國是少數幾個還要求民眾在幾乎所有公共場合配戴口罩的國家之一,但在最大都市首爾,仍有許多居民不同意取消配戴口罩的規定,因為擔心病例數會暴增、或是會傳染給家人。
《路透社》報導,韓德洙表示,戴口罩的規定將自1月30日起解除。韓德洙警告,戴口罩的規定將在接下來的假期期間解除,可能會導致新增病例暫時攀升,他敦促衛生當局特別留意容易染疫的族群。
南韓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還建議5種情況應佩戴口罩,包括有症狀或與疑有症狀者接觸過、與高風險人群有過接觸、確診者密切接觸者,以及處於密閉、密集、密集接觸場所,或是在有合唱、高喊、對話等生成飛沫行為的人員密集場所。由於境內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新增病例有減緩跡象,這是韓國放寬防疫規定邁出的最新一步。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根據《韓聯社》報導,截至19日,1月累計有2萬7314萬人從中國入境韓國,短期居留者累計陽性率為12.5%。韓國於2020年1月20日首度通報境內爆發COVID-19疫情。」 北京當局去年底突然改變政策,放棄嚴格的大規模封鎖措施,韓國即要求自中國抵達的旅客接受COVID-19採檢。
《韓聯社》報導指出,交通運輸工具包含地鐵、巴士、客輪、列車、航班與計程車。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韓國1月稍早所做的一項民調顯示,就算口罩強制令解除,也有66%的韓國人會繼續戴口罩。新聞來源 韓國1/30解除室內口罩令 搭車和出入醫院仍要戴(中央社) 自華入韓旅客落地檢陽性率為7%(韓聯社) 韓室內口罩令解除 疫情高風險設施例外(韓聯社) South Korea Ends Indoor Mask Rule, But Seoul Residents Skeptical(VOA) 延伸閱讀 專家解析COVID-19趨勢:病毒大流行不會超過三年?下一代疫苗與藥物是關鍵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根據《韓聯社》報導,截至19日,1月累計有2萬7314萬人從中國入境韓國,短期居留者累計陽性率為12.5%。《路透社》報導,韓德洙表示,戴口罩的規定將自1月30日起解除。
韓德洙警告,戴口罩的規定將在接下來的假期期間解除,可能會導致新增病例暫時攀升,他敦促衛生當局特別留意容易染疫的族群。新聞來源 韓國1/30解除室內口罩令 搭車和出入醫院仍要戴(中央社) 自華入韓旅客落地檢陽性率為7%(韓聯社) 韓室內口罩令解除 疫情高風險設施例外(韓聯社) South Korea Ends Indoor Mask Rule, But Seoul Residents Skeptical(VOA) 延伸閱讀 專家解析COVID-19趨勢:病毒大流行不會超過三年?下一代疫苗與藥物是關鍵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中央社)韓國總理韓德洙(Han Duck-soo)20日宣布,本月底將解除在大多數室內公共場所須戴口罩的規定,但搭乘交通運輸工具與出入醫療設施仍須戴上口罩。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由於境內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新增病例有減緩跡象,這是韓國放寬防疫規定邁出的最新一步。其中,19日的中國入境旅客陽性率為7%,已經連續7天保持在個位數。
在政府宣布將解除口罩令之際,韓國正準備展開農曆新年假期,許多民眾將返鄉過年。《韓聯社》報導指出,交通運輸工具包含地鐵、巴士、客輪、列車、航班與計程車。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韓國於2020年1月20日首度通報境內爆發COVID-19疫情。